本地化翻译
授课学期:2025春
教师:黄婕
授课单位: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
转载请注明出处:chezvivian.github.io
学期计划与资源
课次 | 主题与课件 | 简介 | 模块 |
---|---|---|---|
第1讲 | 本地化行业与市场概述 | 了解本地化行业发展与趋势。 | 本地化翻译入门知识 |
第2讲 | 本地化翻译文本类型与翻译规则 | 掌握常见文本类型及翻译规则。 | |
第3讲 | 产品本地化流程 | 介绍产品本地化的标准流程。 | |
第4讲 | Trados Studio在翻译中的应用 | 掌握Trados Studio的基本操作与应用。 | 各类本地化流程与实践 |
第5讲 | 翻译中的术语应用与管理 | 了解术语管理的重要性与工具。 | |
第6讲 | 软件用户界面的本地化翻译 | 讲解软件界面本地化流程与案例。 | |
第7讲 | 文档本地化翻译 | 提升文档本地化的专业性与规范性。 | |
第8讲 | 游戏本地化翻译方法与策略 | 了解游戏本地化的特殊需求与策略。 | |
第9讲 | 网站本地化翻译 | 掌握网站内容的本地化方法。 | |
第10讲 | 视频本地化翻译与技术 | 提升多媒体内容本地化能力。 | |
第11讲 | 移动应用程序APP本地化翻译 | 掌握移动端内容的本地化方法。 | |
第12讲 | 本地化翻译作业讲评 | 总结作业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。 | |
第13讲 | 本地化翻译的语言资产管理 | 提升语言资产管理与应用能力。 | 项目管理知识 |
第14讲 | 本地化项目管理概述 | 掌握本地化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点。 | |
第15讲 | AI智能体设计技术 | 了解AI智能体在本地化中的应用。 | |
第16讲 | 本地化课程总结与职业发展 | 课程总结与职业发展讨论。 |
结课感想
写于2025年7月13日
2025春的《本地化翻译》是我第一轮教这门课,同样是崔启亮老师作为课程负责人,我教授一个平行班的形式。这一学期班级有9名同学,是一个少见的小班,也带给了我全新的上课体验。
体验1:挑战性和新意。 本学期16讲的正课内容,虽然有大概2-3次的内容和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有一定的交叉,但可能由于这是我的一门新课,且课程范围覆盖了本地化的方方面面,甚至大于我之前读书、实习中所涉及的范围,所以从备课和上课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性,以及充满未知和新意的地方。
体验2:反馈和进步。 小班级的感觉很奇妙,理论上来说如果同学们有缺勤的话,会很容易发现,并且老师可能会感觉到尴尬。但是一学期下来,在人少的情况下,居然几乎没有人缺勤,让我有点惊讶,也有些感动。上课过程中,讲到了软件、文档、游戏、影视等各种本地化的场景,似乎也比较符合同学们的兴趣,所以讲起课来节奏很快,也很轻松。按照崔老师的大纲,在学期中靠近末尾的时候,设置了一节作业讲评课,效果非常棒。这是我以往上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课上没有设置的,但是越来越发现很有必要的部分内容。《本地化翻译》课程的期末考试虽然是以报告的形式提交,但是平时作业并不少,个人+小组加起来有五六次作业,且有一定的挑战性。在学期结束前,有一次把作业中错误进行总结反馈,以及针对每个人进行单独反馈(好在这学期人少)的机会对于掌握一些项目操作上的规范和技巧真的是很有必要。所以,吸取了这个好的经验,本学期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考前最后一次课我也总结了大家的常见错误,希望能有所帮助。
体验3:专注与联结。 不知道为什么,这个班上的同学比较集中地对翻译技术感兴趣。这体现在今年春季第三届翻译技术大赛的报名上。我和崔老师非常鼓励大家参赛,作为锻炼和提升翻译技术能力的机会。而我机辅翻译班上虽然有20名同学,但是只有3个人左右报名了这个比赛。《本地化翻译》班上总共9名同学,但是有8名都参加比赛。并且从初赛晋级决赛的结果来看,有4名都晋级了决赛,真是非常棒!这批贸大集体报名的同学,总共才6名晋级。所以,这学期和《本地化翻译》的同学有了很奇妙的联结,大家似乎都比较默契地热爱翻译技术,并且乐意投入、提升自己。即使是比赛一时失利,其实也不意味着什么。本来这个比赛从功利角度上来说,真的没什么重要的,没有竞赛加分,也不是教学成果。它只是一个可以投入精力、时间,让对翻译技术感兴趣的我们设置一个短期小目标的靶子。类似于钢琴考级、跆拳道黑带之类,终点的奖项不是目的,过程和能力才是最大的馈赠。
上完第一轮《本地化翻译》的课程,脑海中对贸大翻译技术课程的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。一轮轮的备课和反思,希望能给本科、研究生的翻译方向学生带来更有价值、更贴近前沿、更结合实践的翻译技术课程。
最后,本学期《本地化翻译》课程的班级同学:王北宸、董文慧、张菲悦(课代表)、武嘉琦、刘嘉琪、黄文衍、尚可、张一玮、齐文瑾。感谢大家的认真参与,祝我们无限进步!